close

  前天下午,本報與珠江地產聯合發起的“公益改變北京,藍天下的微笑”——“愛的志願樹”植樹V綠活動在通州區馬駒橋“悅城公園”舉行。趁著周末的晴好天氣,來自100多個北京家庭的近300名志願者與“藍天”相約,在這裡親手種下樹苗,為首都添一片綠色。
  京華時報記者王碩
  A12-A13版圖片京華時報記者朱嘉磊攝
  孩子最愛“愛的志願樹”
  要藍天,不要霧霾。本次活動由京華時報社與珠江地產聯合發起,本報讀者和珠江四季悅城業主共同參與。國家林業局駐北京專員辦專員蘇祖雲、國家林業局林業工作管理總站總站長潘世學、京華時報副總編輯張輔評、華北珠江地產總經理孟慶冬、華北珠江地產副總經理趙津等參加。
  作為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活動開始前,主辦方邀請來參加植樹的家庭在“愛的志願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一株繪在展板上枝繁葉茂的“愛的志願樹”吸引了“小志願者”們和他們的家長。“小志願者”們在五色的桃心便利貼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和寄語,並把它們貼到“愛的志願樹”上。
  騎個“馬脖兒”,讓媽媽舉得高高,站上爸爸的肩頭……“小志願者”們變換著各種姿勢,爭相把便利貼貼在“樹”的頂端。“我愛藍天”,“和小樹苗一起成長”,“綠色再多一點”……不到半個小時,“愛的志願樹”上已經貼滿了“小志願者”們的心愿和祝福。
  下午3點,活動正式開始。100多個家庭被分成了10組,由“組長”帶領入場。由於來參與活動的“小志願者”眾多。現場除了為家長們備下大鐵鍬和水桶外,還為“小志願者”們準備了塑料小鏟、小桶、和“迷你”小水壺。
  雖然植苗、培土、取水等相對“繁重”的工作大都被家長們承包下來,但“小志願者”們依然是本次活動的“主角兒”和“亮點”,每個環節都不願意錯過,做起來也有模有樣。“小志願者”中最大的不過十歲,最小的只有九個月。樹植好後,家長們把一張張寫滿美好祝願的許願卡系在樹幹上,併在認養牌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活動當天,100多個家庭在悅城公園植下110餘株白蠟樹。活動主辦方表示,本次植樹活動後,珠江將免費為所有家庭護養樹林,並定期組織植樹家庭澆水、植護等活動。
  □特寫
  在爸媽的懷裡參加植樹
  9個月大的劉松源是本次植樹活動里年紀最小的“志願者”。小“源源”在爸爸媽媽的懷抱里全程“參與”了本次植樹活動。“源源”媽說,再過幾個月“源源”就滿周歲了,給孩子種下一棵樹,希望他們一起成長。
  “源源”媽給小樹命名“巴斯光年”,這是“源源”一家最喜歡的動畫片里的人物。“源源”媽還在許願卡上留下寄語:小小樹苗,快快長大。
  常躍青老人是和老伴一起來參加植樹的,他們是四季悅城小區的業主。“種樹是好事”,常躍青說,他看到植樹招募的消息後就趕緊報了名。樹苗種下後,常躍青特意給樹苗拍了照片,並記下位置。他說,自己就住在這小區,以後可以天天來呵護它。
  “主辦方準備得太周到了,連坑都替大家挖好了。”沒能親自給樹苗挖坑,讓常躍青覺得不夠過癮。常躍青說,今後他要多參加植樹活動,因為他有一個心愿,希望能常見北京的藍天、綠水、青山。
  □相關
  通州今年再造林6.2萬畝
  自2012年以來,通州在全區範圍內啟動實施了平原造林工程建設,前兩年中,通州區已完成平原造林工程11.7萬畝,栽植各類苗木490餘萬株。而今年,通州將再完成平原造林任務6.2萬畝。
  在三年的平原造林工程中,通州區全面啟動實施了東郊森林公園建設,重點建設華北樹木園、印象森林、濕地森林、動感森林、創意森林等5個特色景觀區域。計劃完成造林面積近2.4萬畝,預計栽植各類苗木100餘萬株。今年,通州區計劃完成東郊公園綠化面積9588畝,重點打造華北樹木園並啟動濕地森林建設。
  據介紹,該區域集中種植華北地區的代表性適生樹種、珍稀樹種、具特色觀賞價值的樹種等,可承擔科普、科研、體驗、游憩等多重功能。
  □感言
  國家林業局駐北京專員辦專員蘇祖雲
  房子蓋一片綠化美一片
  此次植樹活動的場地——“悅城公園”是一塊占地5萬㎡的城市代徵綠地,今後這裡將被建設成亦莊功能最完善、最具浪漫氣息的社區綠地公園。
  國家林業局駐北京專員辦專員蘇祖雲表示,利用代徵綠地建房子的大有人在,這是因為他們處理不好生態與經濟的關係,珠江把代徵綠地改建成公園,房子蓋一片,綠化美一片,這樣做很好,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華北珠江地產總經理孟慶冬
  還市民一片綠地企業公眾“雙贏”
  “我們的建築是綠色建築,但綠色建築不能只有建築本身,而沒有環境的依托。”華北珠江地產總經理孟慶冬說,利用代徵綠地改造成公園,讓業主有更大範圍的活動空間,還市民一片綠地,這對企業和公眾來說是“雙贏”。
  孟慶冬說,如何處理生態和經濟的關係,如同怎樣看待現有利益、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而珠江看中的是長遠利益。通過打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來建立企業的口碑,從企業發展來講,意義重大。
  他表示,今後,珠江會繼續做好每一個項目的綠化美化,“平面有空間,我們就利用好平面空間;平面空間小,我們就把綠化立體化,給大家更多綠色”。
  京華時報副總編輯張輔評
  植綠家園讓我們共盡一份力
  “今天是個好日子,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我特意查了下,PM2.5濃度不高,在良的級別,特別難得。我很高興與大家歡聚在此,為北京的碧水藍天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京華時報副總編輯張輔評在活動開始前發言。
  公信力、傳播力和影響力是京華時報一直秉承的品牌追求。自2001年創刊以來,京華時報時刻不忘自己所肩負的社會責任,關註公益,推動公益。13年來,京華時報在一些省市的偏遠地區創建了二十餘所京華博愛衛生站和京華希望小學。“7·21”暴雨之後,京華時報在房山受災最重的地區捐資60萬元建了京華博愛衛生院,目前已經開始為村民服務。
  “13年來,我們一直推動公益,把公益作為我們的責任。”張輔評說,2010年,京華時報創辦了都市報里第一份公益周刊,已推出了很多很好的公益活動,包括與芬蘭合作的愛心圖書車。如今,這輛車也已經走到了一些省市的偏遠地區,把書本和知識帶到那裡。
  “今天我很感動,現場有我非常尊重的老者,也有很多可愛的小朋友,大家犧牲周末寶貴的休息時間,來與我們一起植樹。”在發言最後,張輔評再次向前來參加植樹活動的志願者表示感謝,他說,“北京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植綠家園,治污除霾,讓我們共盡一份力”。  (原標題:百餘家庭“添綠”通州悅城公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ximfnkbw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