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馬喆 張筱璇)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上海,民辦中小學受到熱捧,以至於今年上海市不得不對民辦小學實行“限報新政”,每個幼升小的孩子只能報兩所民辦校。上海的民辦教育為何更有活力?扶持、規範,如何並舉?請聽系列報道《教改辯證法》第二篇:《上海民辦學校為何受青睞?》。14-09-02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9月1號清晨,北京實驗二小門前車水馬龍。在北京,即使類似名牌公立中小學周邊的學區房已漲到每平米30萬的天價,民辦小學和初中也不是絕大多數北京孩子的首選。家長楊女士回憶說,為了幫孩子升入重點公立初中,家裡想盡了辦法。
  楊女士:一切都就緒的時候,突然這個學校取消了特長生的招生,沒辦法,動用自己的人脈呀,財力呀,最後給自己的孩子選擇了一個還算是理想的。
  在上海,新學期將有2萬多名中小學新生通過自主擇校進入民辦學校就讀。民辦學校在上海,絕非“貴族學校”或“打工學校”的代名詞,大量高質量的“培優型”民辦校,吸引了許多上海普通市民家庭。一些知名民辦小學的錄取比例,已達30:1。
  選擇上民辦校的學生和家長談起民辦校的優勢,都顯得信心滿滿:
  倪女士:學的內容肯定要比公立學校要多……
  康同學:環境比較好,設施比較好,參加的社會活動也會更多……
  民辦學校的校長們談起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更是充滿自信。
  協和雙語學校校長盧慧文:我這個九年培養了孩子大量的活動,包括他可能已經去了一百個博物館,他做了大量的項目的這種研究。
  明珠中學校長張俊明:提出課題,然後進行調研,然後他們自己寫小論文。
  上海2005年就設立了“民辦教育專項資金”,對公益性越強的學校,政府投入越多;對營利的“培優型”學校,則按照公司模式加以嚴格監管。上海鼓勵民辦學校特色創新,與公辦學校形成“錯位競爭”。政府扶持與規範並舉,終於得以讓上海的民辦學校與公立學校實現公平競爭。今年上海中考平均分前三名均為民辦初中,相比之下,傳統公辦名校的競爭力則有所下降。
  民辦學校的火熱,也帶來新的問題。為規範招生秩序,上海市教委近年反覆強調,民辦私立學校入學選拔不得組織書面考試;今年起還要求不具備住宿條件的民辦學校只能在本區內招生,每個學生只能選擇報考兩所民辦學校。好不容易熱乎起來的民辦學校會不會一管就死?公辦、民辦,如何協調?眾說紛紜中,北京市教委新聞發言人李奕對未來的判斷被認為有相當的代表性。
  李奕:成熟的教育生態,應該是民辦學校、公辦學校,都應該有各自特色的。在未來都是要同步的、共同的發展。
  前公辦上海中學校長、現任民辦華育中學董事長唐盛昌說,公辦學校解決“有書讀”的問題,民辦教育則滿足“讀好書”的需求。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胡衛將它概括為“公辦出均衡,民辦出選擇”,公辦、民辦都不偏廢,將有利於基礎教育多元發展。
  胡衛:上海民辦擇校是對的,“公辦不擇校,擇校找民辦”——政府公辦是為了保基礎。我們上海是多元化、多樣化,這種多元多樣是很重要的對教育改革體制機制的探索。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  (原標題:【教改辯證法】上海民辦學校為何受青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ximfnkbwt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